最近偶然在短视频app上刷到电视剧《国家的孩子》的片段,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
相信大家都会有些疑问,这三千名孤儿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为什么要去内蒙古呢?
这是一段彰显民族团结互助的历史佳话,也是一段超越地域、血缘以及民族的人间佳话。故事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生活并不富裕的内蒙古牧民们,用博大的胸怀接收了3000名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嗷嗷待哺的汉族婴儿。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牧民们把这些来自中国南方的孩子亲切地唤为“国家的孩子”。
经济困难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收养三千孤儿,“收一个,活一个,壮一个”。
1959年—1961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长三角地区一些农村家庭因为养不活孩子,只能把幼童送往周围的城市。而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一些孤儿院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几倍的幼童,面临着巨大的救助压力。因为食品短缺,3000多名幼小孤儿营养不良。当时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同志焦急地找到周恩来总理,询问是否可以从其他省份调来一些奶粉。周恩来总理立即与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乌兰夫同志联系,希望内蒙古支援一些奶粉给这些孤儿,乌兰夫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随后,乌兰夫立即召开会议,听闻孤儿们的遭遇,大家在会上议论纷纷,因为内蒙古牧业也遭受了特大灾害,不少乳品厂都停产了,支援奶粉只能解决眼前的困难,那以后怎么办呢?答案就是:让草原人民把他们养育大!
为了更好地保障这些孤儿的健康和安全,内蒙古自治区的育婴院招收和训练了一批保育员,她们主要是一群18-40岁左右、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蒙古族妇女和小部分汉族妇女,由于任务紧急,也有部分保育员没有读过书,但她们在接受培训后,达到了初级卫生员的水平。这些年轻的姑娘们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地完成了照顾孩子的任务,这些额吉,成为了草原上最美丽的人,都贵玛就是其中的一员。
60年前,19岁的都贵玛接到了这个光荣的任务,随后,她被分配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四子王旗保育院,在培训后,她成为了28名孩子的额吉,孩子中最小的才满月,最大的也只有6岁。面对这些南方来的孩子,4岁便失去双亲的都贵玛对他们的处境很能共情,她说:“根据我们蒙古族的传统,我们带着衣服给他们穿上,意味着他们将在草原上重获新生”。这个未婚姑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给28个孩子换尿布、喂奶粉、哄睡觉、照顾饮食起居。都贵玛白天忙得焦头烂额,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如果有孩子夜里生病了,都贵玛会一个人冒着草原风寒骑马奔波几十里地去请医生。在都贵玛的悉心照料下,这28个孩子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这在那个缺医少药、又经常挨饿的年月,称得上是奇迹。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都贵玛颁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这是共和国为一位平凡母亲授予的至高荣誉。正如都贵玛所说,“这个勋章不只是给我的,是颁给所有“草原母亲”的。蒙古族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没有“孤”,只有“亲”,一位位被孩子们唤作额吉的草原妈妈们,用超越地域、超越血缘的大爱和温暖,点亮了一颗颗善行的火种,挽救了3000名孤儿的人生。
60年后,这样的民族团结互助感情延续至今。印证了永恒不变的真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团结一家亲,中华儿女一条心。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起这段历史佳话,意在提醒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中国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集团的青年员工,加上我还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内蒙人,非常有必要讲好我们内蒙古的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要让每一位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人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和美好生活!